文章來源:開屏新聞網
4+5=46億。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劉廠鎮,以大地作稿紙,各族群眾勠力同心,算出了這樣一筆特殊賬:“4”代表鎮內的4個萬畝種植產業基地,烤煙套種秋豌豆1.2萬畝、蠶桑1.95萬畝、蔬菜6.41萬畝、紅梨冬桃等特色林果2.42萬畝;“5”代表該鎮的5個億元產業,2021年,種植業總產值突破14億元,畜牧業產值突破6億元,農副產品年產值突破10億元,群眾勞務收入2億多元;“4個萬畝”+“5個億元產業”合計總產值46億元。
劉廠航拍
“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我們堅持產業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同頻共振,讓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團結進步助力鄉村振興,團結帶領各族群眾共同富裕?!眲S鎮黨委書記趙盛海介紹道,通過“一個大戶引領一片、一個專業合作社服務一業,一個企業帶動一方”,以典型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著力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體系,形成了“西片蠶桑、中片蔬菜烤煙、東片經濟林果和多點規模養殖小區”的產業格局,讓各族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共同書寫“4+5=46億”的民生答案。
大棚養蠶
近年來,劉廠鎮累計流轉土地 2.3萬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83%,成功建為省級“一村一品”蔬菜專業鎮。
烤煙套種秋豌豆
祥云泰興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劉廠鎮內一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21年,在劉廠鎮黨委、政府發動下,公司創新“業主負責制”發展模式,由公司出資建設種植基地,分包給懂技術、會管理的業主,扶持業主就地創業。公司統一提供種苗、農資、技術和培訓服務,業主按要求進行標準化種植和規范化管理,最后由公司統一采收、銷售,實現公司降本增效、業主提質增收的雙贏目標。
智慧農業育苗大棚
大波那社區46歲的村民付連慧是首批5名業主之一:“我在泰興上班6年,從在大棚打工到成為業主,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我們農村婦女也能創業致富了?!?/p>
泰興蔬菜基地務工群眾
“今年我承包了60畝大棚,雇了10多個鄉親來幫忙,粗略估算今年純收入能達到12萬元?!笨粗B片的大棚、鮮嫩的菜葉,付連慧覺得日子就像頭頂的太陽,火熱,有奔頭。
家門口就業
在劉廠鎮,像泰興公司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有4家,培育了像付連慧這樣的新型產業工人1362個,累計孵化創業者134人,走出一條“黨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共同富裕路。
農科專家培育產業工人
通過多年發展,該鎮培育了大小加工企業246家,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規上企業6家,9家企業取得進出口資格,劉廠生產的“龍云大有”牌西紅柿、香蔥和“七彩泰興”牌大白菜連續數年獲評云南“十大名菜”,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野生食用菌集散加工基地,野生食用菌加工量占全省的45%,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歐洲等17個國家和地區。
野生菌加工
綠色土地書寫金色的夢,產業為筆算出奮進的賬。種類豐富的創業主體為劉廠鎮務工群眾提供了1.58萬個“家門口”就業崗位,2022年全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超過2萬元,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新時代奮進故事正在不斷續寫。
繡球山蔬菜基地航拍
云報全媒體記者 博達 吳沛釗 段蘇航
通訊員 馮雪娥 楊雪鶴
責編 劉自學
校對 王利絢
審核 武熙智
終審 王云